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今日更新消息 高瑞東7月政治局會議精神學習體會:統籌防疫與經濟,力爭最好結果

  作者:高瑞東 趙格格 劉文豪 劉星辰 楊康⠀

  核心觀點

  核心觀點:

  7月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堅定動態清零政策,這是為爭取更大範圍的勝利果實所做的努力,特別要算政治賬。同時,積極有為、夯實經濟複蘇勢頭,財政政策為基建投資注入新增量,貨幣政策繼續聚焦寬信用。

  此外,會議就三方麵做出積極部署,一是穩定房地產市場,各地推進因城施策,保交樓、穩民生;二是加大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係,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既引導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為穩投資提供新發力方向;三是持續鼓勵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穩定市場預期、提振企業投資意願。

  一個中心:統籌防疫和經濟要算政治賬,積極有為力爭最好結果。會議指出,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要綜合看、係統看、長遠看,特別是要從政治上看、算政治賬。事實證明,短期的動態清零會付出一定代價,但可以為全國的經濟增長營造長期穩定安全的環境。當前,國際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運行麵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保持國內疫情可控、大局穩定,方可保持我們的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

  積極有為擴大需求,力爭實現最好結果。二季度疫情散發對經濟造成超預期衝擊,5月隨著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發力加碼,6月主要經濟指標均有所回升。本次會議領航定向、堅定信心,要夯實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用足用好各類政策工具箱,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堅持動態清零,不鬆懈厭戰,預計現階段疫情難以出現大規模傳播。目前BA.5已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並傳入國內,但隨各地堅決貫徹黨中央確定的新冠肺炎防控政策舉措,預計現階段BA.5在國內引發大規模傳播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麵,現有防控體係不斷優化,強調“主動防、早發現、快處置”,大幅提升應對能力;另一方麵,BA.5毒株載量高、易檢測,積極開展核酸檢測可實現有效控製。

  兩個政策:貨幣政策寬信用,財政政策為基建投資注入新增量。

  財政政策方麵,新一批專項債資金有望盡快下達。會議提出,要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在現有限額範圍內,預計下半年具備1.55萬億新增專項債發行空間。北京、上海、江蘇等經濟強省擁有更多的專項債剩餘限額,是新一輪發行的主力,將勇挑大梁,支撐下半年基建投資增速維持高位,有效彌補社會需求不足。

  貨幣政策的重心仍在寬信用,數量型和結構性政策工具將是主要發力點。會議提出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預計下半年貨幣政策的重心仍會聚焦於寬信用,數量型和結構性政策工具仍將是主要發力點。此外,政策性銀行新增貸款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預計可拉動約1.2萬億元的基建配套融資,推動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企穩回升。

  三個亮點:穩地產保交樓、支持平台經濟、規劃新能源供給消納體係。

  房地產:各地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穩定市場,保交樓、穩民生。會議提出,要穩定房地產市場,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壓實地方政府責任,保交樓、穩民生,基調比4月會議更為嗬護。5月至6月全國房地產銷售企穩,但7月增速掉頭回落,指向居民積極性尚未完全調動。預計三季度各地將繼續因城施策,拉動居民釋放剛性和改善性需求。

  新能源:加大規劃建設供給消納體係,既引導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為穩投資提供新發力方向。一方麵,在俄烏危機背景下,國際能源形勢發生新變化,會議強調提升能源供應保障能力,旨在穩主體,保運行。另一方麵,會議強調“加大力度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係”,也即鼓勵大型風光電基地、特高壓輸變電線等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助於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引導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為穩投資提供新發力方向。

  平台經濟:穩監管,促發展,政策持續轉暖。4月政治局會議以來,平台經濟監管政策暖風頻吹。本次政治局會議延續發展與規範並重的指導思路,繼續支持平台經濟健康發展,並要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將有助於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提振企業投資意願。

  風險提示:全球疫情反複、國際局勢動蕩。

  一、兼顧防疫和經濟,力爭最好結果

  7月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堅定動態清零政策,這是為爭取更大範圍的勝利果實所做的努力,特別要算政治賬。同時,積極有為、夯實經濟複蘇勢頭,財政政策為基建投資注入新增量,貨幣政策繼續聚焦寬信用。

  此外,會議就三方麵做出積極部署,一是穩定房地產市場,各地推進因城施策,保交樓、穩民生;二是加大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係,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既引導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為穩投資提供新發力方向;三是持續鼓勵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穩定市場預期、提振企業投資意願。

  二、算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政治賬”

  7月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麵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著力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會議提出,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要綜合看、係統看、長遠看,特別是要從政治上看、算政治賬。

  如何算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賬”?我們不能單從經濟這一本賬來看,更要兼顧長遠經濟發展、站在大國博弈的角度來理解。從國內看,新冠疫情發生的兩年多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今年4月以來,全國疫情出現多點散發,黨中央堅決貫徹動態清零政策,5月全國疫情逐步穩定後,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立刻發力加碼,6月主要經濟指標均有所回升。事實證明,短期來看,防疫政策會付出一定代價,但可以為全國長期的經濟增長營造穩定安全的環境。

  從海外來看,當前國際環境複雜嚴峻,保持國內疫情可控、大局穩定,方可保持我們的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當前,美國國內社會矛盾對立、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保守主義或在中期選舉後重掌國會;歐洲方麵,俄烏危機下多國深陷高通脹,英國政府出現“信任危機”,經濟衰退風險日益加大。海外時局不穩,會加速歐美保守主義對華鷹派政策的出台節奏,擠壓中國和平崛起的空間。因此,隻有保持國內防疫形勢穩定、社會大局穩定,才能走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堅定做好自己的事。

  實事求是麵對衝擊,積極有為擴大需求,力爭實現最好結果。二季度,全國疫情散發對經濟造成超預期衝擊,4月、5月多項經濟指標回落,增大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挑戰。5月隨著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發力加碼,6月主要經濟指標均有所回升。本次政治局會議提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包括用足用好之前部署的各項政策,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三、堅持動態清零,做好新疫苗新藥物研發

  本次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持動態清零,出現了疫情必須立即嚴格防控。做好病毒變異跟蹤和新疫苗新藥物研發。

  首先,會議強調要“做好病毒變異跟蹤”。當前,BA.5毒株已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並帶來全球新一輪疫情反撲。截至7月24日,全球新冠病毒基因測序樣本中BA.4及BA.5毒株總計占比76%,亞洲、歐洲地區BA.4/5毒株占比分別達到69%、86%。

  BA.5毒株已經進入國內,其具有較強的免疫逃逸能力,防控工作難度提升。自2022年7月6日西安確認中國首例感染奧密克戎BA.5變異株本土病例以來,截至7月25日,我國7地報告發現BA.5亞分支。奧密克戎變異株新分支BA.5傳播速度更快、病毒載量更高,具有較強免疫逃逸能力。因此,國內多地在7月又收緊防疫管控,並重啟常態化核酸檢測。

  其次,在疫情防控方麵,會議強調“堅持動態清零,出現了疫情必須立即嚴格防控”。隨著全國各地繼續落實動態清零總方針,現階段BA.5在國內引發再次大規模傳播的可能性不大。

  一方麵,動態清零策略下,防控方案不斷優化,大幅提升對變種毒株的應對能力。6月28日,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等特點,國務院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強調“主動防、早發現、快處置”,大幅提升對BA.5的應對能力。

  結合近期各地報告BA.5病例的應對情況來看,現有防控措施能夠快速控製疫情擴散。例如,7月5日,西安確認此次疫情感染的毒株為BA.5.2分支,7月6日零時起西安全市實施7天部分公共場所臨時性管控措施。7月8日,天津確認確診病例涉及BA.5.2.1變異株進化分支,7月9日天津全市範圍開展核酸檢測,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在嚴格防控措施下,兩地疫情均得到快速控製。

  另一方麵,BA.5毒株載量高、易檢測,積極開展核酸檢測可實現有效控製。

  BA.5毒株雖然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強,但其病毒載量高、潛伏期短的特點,使其在核酸檢測中更容易被檢測出來。從國內檢測出BA.5病例的經驗來看,BA.5感染病例的低CT值意味著感染者病毒載量大,通過積極開展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可實現對該毒株的有效控製。

  從深圳看,常態化核酸檢測措施可快速篩查出社會麵病例,有效防止疫情大規模反彈。4月初,深圳疫情基本平穩後,率先轉入常態化防控階段。4月5日,深圳市要求進入公共場所或搭乘公共交通出示72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4月至6月,在國內多個省份疫情反彈背景下,深圳市累計新增確診病例85例,疫情情況總體穩定,零星新增均在可控範圍內。

  最後,會議提出,“做好新疫苗新藥物研發”。

  疫苗層麵,由於奧密克戎具有較強的免疫逃離能力,目前全球各國均在積極推進針對奧密克戎的新疫苗。海外來看,針對新冠病毒變種的新版疫苗研發在穩步推進,預計秋冬會上市。6月25日,輝瑞與BioNTech宣布,合作開發的兩款新疫苗能顯著提高針對奧密克戎的保護效力,初步實驗室研究表明,更新後的疫苗對BA.4、BA.5毒株也有效。國內來看,我國多條技術路線均已開展單價、多價奧密克戎變異株疫苗研發。進展較快的單價奧密克戎變異株滅活疫苗已獲臨床試驗批準,正在浙江、湖南、香港等地開展臨床試驗。

  特效藥層麵,目前上市的多種特效藥均對BA.5有效。7月21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莫努匹韋和奈瑪特韋可以抑製BA.5和其他毒株的病毒活性(這三種藥均已上市),還有一種名為Bebtelovimab的藥物也有顯著療效。7月7日,中國公司騰盛博藥發布公告稱,公司長效新冠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正式在中國商業化上市,該聯合療法可應對BA.5毒株。

  四、財政政策:新一批專項債資金有望下達

  預計新一批專項債資金有望在年內盡快下達。本次政治局會議提出,“財政貨幣政策要有效彌補社會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考慮到當前全國專項債務餘額距離限額仍有一定空間,我們預計這部分剩餘限額將在年內使用。

  在現有限額範圍內,預計下半年具備1.55萬億新增專項債發行空間。根據財政部統計,2022年全國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為21.82萬億,截至2022年6月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餘額為20.26萬億,二者相差1.55萬億。即在現有的限額範圍內,下半年具備1.55萬億的新增專項債發行空間。

  從地區分布來看,經濟強省擁有更多的專項債剩餘限額,是新一批專項債發行的主力。從2021年各省份專項債剩餘限額來看,北京、上海、河南、江蘇、福建位居前列,占比接近全國專項債剩餘限額的50%。而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省市自治區,如西藏、黑龍江、寧夏、內蒙古、山西等地,基本不具備專項債發行空間。會議也提出,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條件的省份要力爭完成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基建投資仍是短期內拉動總需求的有效方式,新一批專項債資金的下達,有助於支撐下半年基建投資增速維持高位。今年上半年,在專項債等資金提前撥付、地方重大項目提早開工的背景下,廣義基建投資同比增速達9.3%,處在較高水平。但是,考慮到土地出讓收入持續疲弱,全年專項債基本發行完畢,市場擔憂因資金不足,下半年基建發力不足的問題。目前來看,新一批專項債額度的下達,將有力補充基建投資資金來源,疊加8000億元政策性銀行貸款,以及3000億元金融債補充項目資本金,預計下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維持在當前高位。

  五、貨幣政策:重心仍在寬信用

  關於貨幣政策,會議強調“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要有效彌補社會需求不足。。。。。。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用好政策性銀行新增信貸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因而,預計下半年貨幣政策的重心,仍會聚焦於降成本、寬信用和擴內需,數量型和結構性政策工具仍將是主要發力點。政策性銀行新增貸款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可拉動約1.2萬億元的基建配套融資,推動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企穩回升。

  貨幣寬鬆助力信用由穩轉寬,下半年寬信用仍需政策保駕護航。今年以來,貨幣政策積極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助力新增信貸和社融逐漸由穩轉寬。總量上,人民銀行先後調降了政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並且在4月中旬主導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製,引導LPR報價利率明顯下行。結構上,人民銀行推出了超過1.6萬億元的新增再貸款額度等結構性政策,對融資困難、疫情衝擊明顯和國家重要戰略領域,予以定向融資支持。

  在貨幣政策的持續發力護航之下,6月社融增速修複至10.8%,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明顯改善,但是下半年新增信貸和社融仍麵臨較多潛在不確定性。一是,7月房地產銷售高頻數據再度走弱,居民中長期信貸存在再度回落的風險。二是,專項債全年新增額度在6月已經基本發行完畢,如果下半年專項債發行顯著下滑可能會拖累基建項目落地節奏,從而對企業中長期貸款產生擾動。

  數量型和結構性政策工具仍將是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從內部環境來看,國內疫情時有反複和多點散發的態勢仍未改變,疫情防控對國內經濟和融資仍存在潛在衝擊。另外,青年組調查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房地產市場風險的平穩化解,也都需要較為寬鬆的流動性環境予以支持。但是,考慮到目前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仍未完全釋放,能源和食品價格推動CPI趨勢性上行,以及銀行間市場杠杆率逐漸走高等限製因素,數量型和結構性政策工具仍然是多目標平衡下的較優選擇,另外,伴隨著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製進一步釋放效能,LPR仍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

  政策性銀行新增貸款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可拉動約1.2萬億元的基建配套融資,推動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企穩回升。會議強調要“用好政策性銀行新增信貸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是對前期國常會一係列部署的進一步確認。6月1日國常會調增政策性銀行信貸額度8000億元,6月29日國常會進一步提出設立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建設,隨後,農發行和國開行分別於7月20日和7月21日設立基礎設施基金。

  若假設3000億元金融工具全部用於補充基建項目資本金,以及為短期內無法到位的專項債券搭橋,按照20%的基建項目資本金測算,則可拉動約1.5萬億元的基建項目投資額,其中,基建配套貸款約為1.2萬億元。

  此外,對於近期金融市場出現的一些新的風險因素,會議要求“要保持金融市場總體穩定,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鎮銀行風險,嚴厲打擊金融犯罪”。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截至2021年末,我國銀行業機構總資產345萬億,占整個金融業總資產的90%。2021年四季度央行評級結果顯示,參評的4398家銀行業機構中,在安全邊際內的1-7級金融機構有4082家,機構數量占銀行業參評機構的93%,資產規模占銀行業參評機構的99%;高風險機構數量占銀行業參評機構的7%,但是資產規模僅占銀行業參評機構的1%。因而,我國金融市場風險總體可控,但也要妥善化解局部風險,嚴防局部風險演化為全局風險。

  六、房地產:政策工具箱要繼續發力

  本次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穩定房地產市場,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壓實地方政府責任,保交樓、穩民生。與4月會議提出“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相比,可以看出本次會議對房地產的措辭更為嗬護,並敦促地方壓實責任,“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

  房地產市場尚未穩定。二季度以來,多地持續推進房地產限購政策調整,如青島、武漢等城市放開部分區域全部限購政策。受政策提振,5月全國房地產銷售增速觸底回升、6月降幅近一步收窄。但是,7月高頻數據顯示,房地產銷售增速再次掉頭回落,截至7月28日,30大中城市房地產銷售麵積增速從6月的-7%回落至7月的-34%。其中,一線城市波動較小,增速維持在-4%,但二三線城市增速分別回落38和18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尚未企穩、依然承壓。6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單月增速從5月的-7.8%回落至-9.4%,接近4月低點-10.1%。究其原因,開發商新開工和竣工麵積增速持續回落,施工端動能尚未完全恢複。考慮到一季度土地兩集中出讓整體表現不佳,預計三季度內土地購置費也將對房地產投資構成拖累,進一步對經濟構成拖累。

  三季度,預計二線城市將繼續因城施策,支持居民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6月份二線城市政策密集出台後,7月份政策出台節奏有所放緩。在政治局會議定調下,隨著7月全國銷售數據回落,預計各地政府將繼續推進政策調整,支持居民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

  此外,會議要求要壓實地方政府責任,保交樓、穩民生。近期,部分地區開發企業資金鏈斷裂,出現樓盤延期交付問題,引發社會輿論發酵。7月17日銀保監會表示,將加強與住建部、人民銀行等部門的協同配合,支持地方有力地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7月28日,銀保監會在2022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暨紀檢監察工作座談會中,表示要支持地方做好“保交樓”工作。本次頂層會議再提保交樓,表明黨中央極為關注商品房交付及相關的民生問題,預計各地也將持續推進出台相關政策,穩定社會信心。

  ⠤𘃣€新能源:加大力度規劃供給消納體係

  會議提出,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線。要強化糧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係。與2022年4月政治局會議部署一致,此次政治局會議並未提及“雙碳”工作的相關內容,而是延續“保供穩價”的主基調,強調提升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同的是,此次會議提及,加大力度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係,繼續推進能源轉型。

  資源能源保供層麵,會議再次強調“提升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自俄烏衝突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施加了多輪製裁,涉及能源、航運、金融等諸多領域,引發全球糧食以及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產品價格大幅波動。世界銀行在其最新的報告中表示,預計2022年能源價格漲幅將超過50%,小麥價格漲幅將超過40%。因此,此次會議強調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也是在穩價格,保生產,確保市場主體平穩運行。

  煤電仍然是我國最主要的電源,煤炭的保供更是重中之重。今年以來,國家能源局核準了煤礦項目先進產能3770萬噸/年,調整建設規模增加產能900萬噸/年,並推動試生產產能6000萬噸/年。上半年我國原煤產量同比增長11%。到6月底,全國統調電廠電煤的庫存超過1.7億噸,同比增長51.7%,這有效增強了電力保供能力,也大大增強了我國應對迎峰度夏的保供底氣。

  新能源層麵,會議強調“加大力度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係”。

  所謂新能源供給消納體係,是指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係。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首次提及這一概念。

  推進新能源供給消納體係的建設,對於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至關重要。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雙碳”頂層設計文件,《關於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文件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而截至2020年底,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僅達15.9%,2021年達到16.6%。

  目前我國非化石能源正在快速發展中。7月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加快建設能源強國,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提到,2021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增加了約1.3億千瓦,2021年10月超過了10億千瓦大關。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增發電裝機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的占比達到83%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突破了11億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較快增長,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0.3%、7.8%和13.5%。

  章建華局長強調,在全球能源供應緊張、歐洲多國重啟煤電的形勢下,我國非化石能源發展保持力度不減,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了0.7個百分點,就是從15.9%提高到16.6%,保持了十八大以來的年平均增速,從現在到2030年,預計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按平均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增長,有能力也有信心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的目標。

  此外,國家能源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新增光伏發電並網裝機容量約5300萬千瓦,連續九年穩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底,光伏發電並網裝機容量達到3.06億千瓦,突破3億千瓦大關,連續七年穩居全球首位。

  八、平台經濟:促發展,政策持續轉暖

  本次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完成平台經濟專項整改,對平台經濟實施常態化監管,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本次會議延續了發展與規範並重的指導思路,指明將不斷完善平台經濟監管框架,並出台了支持平台經濟發展新措施,有助於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

  年初以來,平台經濟監管政策做出積極調整,明確堅持發展和規範並重。4月29日政治局會議定調,“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台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台支持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此後,平台經濟監管政策暖風頻吹。

  穩監管方麵,5月18日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座談會提出打造穩定透明、公平競爭、激勵創新的製度規則和營商環境,6月22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明確要健全監管規則,補齊製度短板。本次會議指出“完成平台經濟專項整改,對平台經濟實施常態化監管”,既延續了此前發展與規範並重的指導思路,也表明針對平台經濟的監管框架將得到不斷完善。

  促發展方麵,5月5日和7月21日兩次國常會,5月17日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5月18日《關於印發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會議或文件中,多次提及出台支持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本次會議明確“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標誌著支持平台經濟健康發展新措施正式落地,有望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

  總體來看,會議再次對平台經濟做出積極定調,既延續了發展與規範並重的監管思路,也出台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實際措施,有助於平台企業發展環境的持續優化和示範效應的充分發揮,護航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全球疫情反複、國際局勢動蕩。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